本文转自:人民铁道报
针对气候特点,运用科技手段,及时消除隐患,襄阳供电段——
“鹰眼”护航春运平安路
王 强 次少杰 杨逸杰
“郑渝高铁南漳至东津线路所间上行线410公里800米处,接触网承力索挂有异物,请南漳接触网工班及时进行清理。”1月30日20时30分,襄阳供电段检测车间接触网分析员李云龙发现接触网视频分析数据异常,第一时间通知车间处理。
襄阳供电段主要承担襄渝、汉丹、焦柳线和汉十高铁、郑渝高铁等线路的行车和车站供电工作。春运以来,该段针对季节性气候特点,运用科技手段,通过云图定位实时监测天气情况,进行“云端”分析,实现“云拍”除隐患,像鹰眼一样及时发现并消除接触网异物、结冰、断线、松脱等安全隐患,全力护航春运平安路。
云图定位,全方位实时监测
1月31日8时许,在襄阳供电段十堰东客专供电车间,车间副主任陈强熟练地在电脑上打开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选定摄像机列表中的摄像头点击放大,对区段接触网杆柱进行细致查看。
这个段运用科技手段实时监测管内天气情况和设备状态,提前预判灾害性天气对管内供电设备的影响。他们制订恶劣天气抢险应急预案,通过卫星云图、雷达图等实时定位技术手段,对全段管辖范围内3天的天气进行预警,对周边气候变化情况进行预测,掌握天气变化趋势,研判变化风险。根据预警等级,他们第一时间向管内各车间发布恶劣天气响应及预警,并根据预警等级提出相应工作要求。
春运期间,高铁列车密集开行,供电设备安全压力增大。该段利用管内分布的数百个摄像头,对降雨、降雪地段的接触网设备,以及变配电所、车站重点处所、列车通过情况进行每日不少于两次的查看。他们确保每个摄像头可放大查看所属区段附近约3公里的供电设备和外部运行环境,做到全方位实时监测。
春运以来,该段已组织260余人次对铁路线路及沿线环境情况进行监测,抽查隧道、站场等重点处所视频监控1200余次,全方位确保供电设备安全可控。
“云端”计算,全过程动态分析
1月29日10时,襄阳供电段技术科助理工程师李传奇细致核对工程图纸和电脑上的分析数据,将接触网异物原因和整改建议逐条进行汇总和编册。这是该段利用“云端”计算对供电设备进行全过程分析的一个场景。
这个段加强添乘管理,落实动态分析机制。他们建立数据采集、分析、缺陷统计、处理及信息反馈制度,对400余公里添乘线路上接触网设备的状态以及外部环境进行视频采集,重点对接触网零部件、安全距离、外部环境等情况进行信息采集。
他们建立“云端”计算平台,加强比对筛选,引进机车智能设备分析系统。段管理人员通过智能识别,分析添乘视频中接触网的设备状态,指导添乘区段供电车间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保养。
这个段积极开展“头脑风暴”,加强安全风险研判,联合职能科室,进行数据横向对比分析,研判设备安全变化趋势,制定技术防范措施。他们还对照诊断、分析情况,汇总数据,对相关车间进行技术指导,提出整改建议,实现设备查漏补缺全覆盖。
春运以来,该段通过智能视频数据分析手段发布隐患预警7次,发现并处理接触网异物185处、轻质漂浮物6处。
“云拍”巡检,全覆盖消除隐患
拍摄、上传、记录、综合处置……1月31日9时23分,襄阳供电段襄阳北供电车间接触网工班副工长朱广伟变身“拍客”,携带高清照相机、望远镜和笔记本电脑等器材,对襄阳北站六场接触网重点设备进行徒步巡检作业。
这个段组织以职能科室、车间技术骨干为主的设备专业巡检团队,配备高清相机、热成像仪、望远镜等专业工具,结合防风、防污、防冰、防过热、防抽脱等工作要求,选取环境较为恶劣的区段,对设备状态跟踪检查,形成设备隐患问题库,将发现的问题及时纳入设备检修计划。
他们坚持在发生降雨、降雪后24小时内安排人员巡检,对接触网零部件隐患进行重点检查,对异物、危树、鸟窝、上跨桥附属物等进行重点巡检。
春运以来截至1月31日,该段通过徒步巡检354人次,发现并及时消除设备隐患,做到重点接触网设备巡检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