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为环境执法装上“千里眼”

本文转自:南昌日报/*if(picResCount>0){document.getElementById("picres").style.display="block";document.write("");}*/

本报讯(记者 万磊)近日,新建生态环境局联合环保服务机构,首次利用搭载气体检测仪的无人机为环境执法装上“千里眼”,着力解决夜间异味扰民问题。

8月23日晚上8时,执法人员与技术人员来到新建经济开发区,利用无人机开展夜间空中大气环境监测。该无人机搭载了可探测多种气体的“灵嗅”探头,还具有远程摄影摄像功能,操作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无人机实时传输回来的画面和监测数据。当晚,对飞行区域上空的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因子进行了监测。根据实时传回的数据显示,当日空气质量指数良好,未发现异常。为防微杜渐,对监测数据相对偏高的一家饲料生产企业,执法人员立即赶往现场,提出了加强厂区夜间闭环管理、防止原材料挥发导致异味扩散等监管要求。

据了解,使用无人机开展环境执法,能够迅速定位污染源头,及时提供环境执法科学依据,有效避免现场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干扰,快速高效查处环境污染行为,并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起到震慑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