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铁路科技新亮点

本文转自:人民铁道报

沙漠铁路科技新亮点(图1)

无缝线路具有减少列车运行阻力、降低行车振动及噪声等优点。

沙漠铁路科技新亮点(图2)

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过沙桥”。

沙漠铁路科技新亮点(图3)

自动化智能控制滴灌管网系统。

关拥军

和田至若羌铁路自今年6月16日开通运营以来,客货运输成效显著,带动了沿线经济发展,坐火车出行成为新疆南部地区各族人民群众的首选。和若铁路与南疆铁路、格库铁路构成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全长2712公里,是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线。

乘坐旅客列车领略无垠的沙漠景色,让人不禁想起铁路建设者历经艰难修建和若铁路的背后故事。创新科技的运用,不仅保证了和若铁路的顺利开通运营,使线路经受住了风沙考验,也为日后的养护提供了便利。

和若铁路地处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全国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是典型的沙漠铁路,铁路施工难度巨大。

智慧滴灌助力治沙防沙

和若铁路是国内首次在沙漠铁路工程中采用自动化智能控制滴灌管网系统的铁路。

和若铁路在全线409.19公里风沙影响段落内,种植苗木近1300万株。作为一条沙漠铁路,和若铁路最大的难点是如何保障及提高植物的成活率,让防护林带尽早枝繁叶茂,真正能够起到防风固沙的效果。而由于沙漠中干旱缺水,铁路沿线沙漠范围广,管养极为困难。为了解决该问题,和若铁路应用了近几年流行的智能化农业灌溉系统。为了提高植物成活率,这套系统共计打井131口,最大深度280米,覆盖面积达11.3510万亩。

和若铁路防沙绿化灌溉工程中,灌溉系统首端房屋设备采用了集成式模块化设计,就是将首端的净水设备、施肥设备、集控设备集成在装配式箱体中,在工厂内完成生产装配后,运到现场进行整体安装调试,设备安装密封美观,同时降低了砖混结构独立房屋的施工难度。实行滴灌式浇水,并采用手机智能控制灌溉系统,省去了维护人员的长途奔波,节省了人力成本。

沙海里“搭积木”建起铁路桥

和若铁路是预制装配式桥墩工程科研及推广的“先行者”。

和若铁路大部分线路位于风沙和戈壁荒漠无人区,风沙季节漫长,自然环境恶劣,沿线施工用水及混凝土养护困难。和若铁路在建设中进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研究,采用桥墩工程预制拼装化技术,在工厂先预制加工构件,然后再运到现场,就像搭积木一样拼装完整。

为了降低沙尘暴对施工的影响,铁路建设者把原本在沙漠等环境中进行的水泥配件浇筑作业转移到基地中进行,将主要部件浇筑完成后,再运往作业现场进行安装,有效保证了施工进度。

装配式桥墩解决了沙漠地区现浇混凝土施工存在的结构物表面开裂、养护困难等问题,破解了沙漠地区新建铁路桥墩工程快速施工难题,提高了施工质量。和若铁路全线434个桥墩采用了装配式桥墩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肆虐的风沙从脚下飞过

在风沙特别严重的地段,和若铁路采取以桥代路的工程防沙方案,全线以桥代路的主要桥梁有5座,合计长度为49.738公里(其中专门为过风沙而设置的桥梁段落达47.899公里,其余1.839公里为河道地段),大幅降低了风沙对线路的威胁。

5座过沙桥中,依木拉克特大桥所经地段呈东北向分布,属于流动性和半固定沙漠地貌,靠近大面积流动沙丘,线路处于风口位置,在大风的作用下,全年有1/3的时间都是沙尘天。据测算,低矮的沙丘每年平均移动20米,容易掩埋线路,建设过沙桥能够让风沙从桥下穿过,降低风沙对线路和列车运行秩序的影响。在沙漠中建起过沙桥,标志着中国沙漠铁路建设进入新阶段。茫茫大漠中,架空的桥梁宛如一条钢铁巨龙,任凭肆虐的风沙从脚下飞过。

千里沙海“一根轨”

和若铁路是环沙漠铁路的最后一环,825公里全部采用无缝线路技术铺设,这也是新疆首条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最长的铁路,形成了千里沙海“一根轨”的壮观景象。

以往,旅客乘坐列车时,会听到“哐当哐当”的声响,这是列车运行中轮对碾压钢轨间的接头发出的声音,既增加了车轮与线路的摩擦,也影响旅客的乘坐舒适度。

目前,无缝线路技术在我国铁路主要干线上广泛采用。钢轨焊接施工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专业焊接技术将一节节铺设完成的钢轨全部连接在一起。和若铁路在建设中,钢轨焊接与铺轨施工基本同步展开,钢轨焊接又分为单元焊和锁定焊两道工序。单元焊是把铺设的一根根500米长钢轨焊接为2公里一根的单元。锁定焊是指在设计轨温参数内,把2公里为一个单元的钢轨再次焊接锁定在一起,从而连接成一条完整的轨道。锁定焊要求极高,为确保钢轨热胀冷缩在规定范围内,必须在适温下进行,和若铁路沿线夏季炎热,焊轨工作大都在夜间适宜温度下进行。

无缝线路具有减少列车运行阻力、降低行车振动及噪声等优点,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大幅提升,列车通过时更平顺、安全,旅客在车上也不会感到颠簸。

一系列创新科技的运用,保证了和若铁路建设进度、质量,提升了作业效率,同时也确保了运营后的线路安全,方便了养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