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深圳特区报
深圳特区报讯(首席记者 焦子宇)当地时间9月22日,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2022年“大金奖”公布获奖名单,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乐思(Lars Ivar Samuelson)因其在纳米材料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得该奖项。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创建于1919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工程科学院。该院颁发的“大金奖”为其最高荣誉,授予“为社会进步作出杰出工作的人”。
乐思是纳米线生长领域卓越的科学家之一。他创造性地提出“自上而下”(top-down)与“自下而上”(bottom-up)相结合的外延生长法,调控生长出完美有序的纳米线阵列,为基础光学及载流子输运物理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助推纳米电子学、纳米光子学、太阳能电池、固态照明等纳米材料应用领域发展,其部分研究成果已在产业界得到巨大应用和影响。在采访中,乐思表示,科研就是做别人没做的事。在他办公室,一直放着一个标语:“谢谢你,不做别人已经做过的科研。”乐思认为,科研就要勇于思考、创新思考。
乐思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英国物理学会、美国物理学会、日本应用物理学会会士。曾任瑞典隆德大学物理系高级教授,丹麦技术大学微晶与纳米技术系副主任,哥德堡大学/查默斯半导体物理学教授,他发表期刊论文共计700余篇,受邀国际会议、研讨会并发言300余次,是欧洲第一个纳米中心Nano Lund创始人。同时,他还是四家纳米线与纳米材料初创公司的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
“深圳,拥有完善的科技环境和雄厚的资金支持。在这里,我还有机会学习中国文化。南科大是座年轻、极有活力的大学,这里重视科技,欧洲和中国科学家能很好地融合,形成国际化、强大的科研环境。”乐思说。
今年,他全职加入南科大,现为讲席教授、纳米科学及应用研究院院长。纳米科学及应用研究院是南科大2022年设立的校级科研机构,聚焦纳米光子学、纳米电子学、纳米生物医学等纳米技术与应用领域,已与隆德大学、MAX IV实验室、欧洲散裂中子源等机构开展学术合作。该研究院将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举,致力于打造中欧科技人才交流平台,实现技术深度交流和资源对接,并探索与欧洲知名高校开展学生联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