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劳动报
本报讯 (劳动报记者 陆燕婷) “做咖啡需要具备五感:视、听、闻、味、触,我虽然少了其中的‘听觉’,但因为听不见这个嘈杂的世界,在做咖啡的时候反而可以更加专注。”日前,“无声咖啡师”陈燕以一杯栀香蜜梨燕麦拿铁惊艳了“尝客们”的味蕾。
以陈燕为代表的“无声咖啡师”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记者了解到,未来,像陈燕一样的“无声咖啡师”或将走入沪上百联逸刻便利店。而通过咖啡师的课程培训,听障人士也将有更多培训及就业机会。
反复练习,多次品尝
“在成为咖啡师之前,我在五星级酒店前厅部工作。从2018年开始接触咖啡,通过被前辈推荐到她朋友咖啡馆兼职,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了咖啡行业。”采访时,陈燕通过文字告诉劳动报记者,从最初接触行业到成为咖啡师,最大的难度在她看来应该就是交流,“客人有的时候说,音乐声音很小或很大,我都无法去调节。但我坚持,在嘈杂的世界里专注做好一杯咖啡。”
“别人可以做的事情,我也可以。但想纯粹的做好一杯咖啡,并不容易。”黄伟民如是表达。和陈燕一样,黄伟民也是一名“无声咖啡师”,因为看到一个韩国无声咖啡师的视频,而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
因为听不见,学习起来困难加倍。打奶泡时,要根据牛奶与蒸汽碰撞的声音来判断奶泡的质感与厚度,做杯测时,要通过啜吸分析咖啡的香气和口感,也需要通过声音来判断……这些,“无声咖啡师”都只能通过反复练习、不断的品尝来确定味道,从一开始几杯到后来十几杯,时常夜里也是清醒的无法入眠。
变得自信,融入社会
“现在的生活,才是想要的生活。”黄伟民表示,从前不敢和他人沟通,而成为咖啡师后,他慢慢变得自信和融入社会了。
使用语音识别软件,对课程内容逐字翻译。偷偷观察其它咖啡师的动作,私底下模仿练习。一切看来很简单的课程,学习过程都不容易。黄伟民还选择了在家里看电脑视频来学习咖啡知识。
“除了课程培训,日常学习以及交流互动也不可缺少。”陈燕表示,“要持续突破,和不断提升自己。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一切归零的空杯心态,虚心去学习,才可以让自己做得更好。”
而黄伟民则表示,从成为一名“无声咖啡师”,到负责做起“无声咖啡师”的相关推广、培训项目,希望他的努力能帮助更多“无声人士”解决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