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利用大脑扫描“读取”想法

本文转自:参考消息网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0月24日报道,科学家日前称,如今他们不用触碰大脑就能“解读”人们的思想。

生物学论文档案网9月2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描述了这一新方法。之前的读脑技术依赖于把电极植入大脑深处。新方法则用无创脑部扫描技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fMRI追踪血氧在大脑中的流动。由于活跃的脑细胞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氧气,这些信息提供了对大脑活动的间接衡量。

报道称,本质而言,这种扫描方法无法捕捉大脑的实时活动,因为脑细胞释放的电信号移动速度比血液在大脑中移动的速度要快得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报告的作者发现,他们仍然可以用这种不完美的间接方式来解码人们的所思所想,尽管还不能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

研究报告的资深作者、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的神经学家亚历山大·胡特说:“如果你在20年前问世界上任何认知神经科学家这是否可行,他们准会哄堂大笑。”

报道称,在这项尚未经过同行评议的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对均为二三十岁的一名女性和两名男性的大脑进行了扫描。每个参与者在数场扫描中要听上总共16个小时的各种播客和广播节目。此后,研究小组将扫描结果输入他们称为“解码器”的计算机算法,解码器再将音频模式与记录下来的大脑活动模式进行比较。

胡特对《科学家报》双周刊说,该算法可以根据fMRI记录内容生成一个故事,并且与播客或广播节目的原版内容契合得“相当好”。换句话说,解码器可以根据每个参与者的大脑活动来推断他们听到了什么。算法在此过程中的确也犯了一些错误,比如搞混了人物代词,以及第一和第三人称。它“非常准确地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搞不清是谁在做这些事情”。

在其他测试中,该算法可以相当准确地解释参与者在扫描时所观看的无声电影的情节。它甚至可以复述参与者脑补的旁白。研究团队的长期目标是开发这一技术,使其能够用于专门为无法说话或打字的人设计的脑机界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