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看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趋势

本文转自:青岛日报

从超深水钻井平台、大型LNG运输船等高端海工装备,到船舶自动化、深海智能养殖等新兴技术,再到绿色港口建设、海洋生态修复等解决方案……走进2022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海洋科技新成果让人目不暇接。

记者走访发现,创新、绿色、共享不仅是一系列海洋科技新成果共同特征,更成为当前中国海洋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新引领和新动力。

只需4名工作人员,就可养殖上百万尾黑鲪鱼,在中集集团展区,大型深海智能网箱“经海001号”令人印象深刻。这个年产渔获1000吨的海上“养殖场”,通过风力和光伏发电提供能源,并搭载智能监测、自动投喂、水下机器人洗网等设备,通过“鱼脸识别”系统,可以实时捕捉到鱼群的生长状态。

“经海001号”只是我国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当前海洋技术创新的步伐逐步加快,以深海生物基因资源开发为代表的生物医药技术,以及海洋卫星、高科技新材料、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芯片传感器等,正对海洋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何广顺表示,科技创新对于具有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双重特征的海洋经济发展尤为重要。“海洋自然条件复杂多变的特征决定了海洋经济发展对技术的要求比陆地经济更高,未来海洋产业的发展将更多依靠创新来驱动。”

海洋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双碳”目标的实现,与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密不可分。在本届海博会上,绿色低碳环保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新主题。

此外,深远海绿色养殖设备和技术、海洋生态修复技术、绿色智能港口,以及“海上风电+制氢”“海上风电+海水淡化”“海上风电+浮岛”等融合发展业态也在茁壮成长。

“气候变化、环境恶化使得世界各国纷纷改变过去在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过度依赖能源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更加注重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何广顺说。

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始终伴随着对海洋的认识、保护和利用,各国人民通过海洋交流、融通。

何广顺介绍,中国将深度参与海洋治理,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合作,积极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新华社记者 王 丰 (据新华社深圳11月25日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