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连云港日报
□ 张晨晨
借助“元宇宙”
11月24日,2022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开幕。本届展会上,连云港展区以西游文化IP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孪生、文化科技融合的方式,通过多种元宇宙体验设备,打造了我市“西游元宇宙”数字体验新场景,全方位展示了我市丰硕的文化科技融合成果和产业发展优势。同时,“元宇宙”这一概念也正式进入港城人民视线之内。
资料显示,元宇宙概念始于1992年国外科幻作品《雪崩》里提到的“Metaverse(元宇宙)”和“Avatar(化身)”这两个概念。人们在“Metaverse”里可以拥有自己的虚拟替身,这个虚拟的世界就叫作“元宇宙”。关于元宇宙,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较为常见的提法是“人类运用数字技术构建的,由现实世界映射或超越现实世界,可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
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云计算、脑机接口、5G、VR/AR等,这些都是当前“元宇宙”中涉及的底层技术,也是支撑元宇宙产业链不断壮大的技术根本。实际上,进入 2022年,全国多地政府纷纷发布元宇宙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元宇宙产业园等政策,在政策带动、资本助推下,元宇宙及相关产业发展开始进入竞争阶段。
毋庸置疑,“元宇宙”的热度上升,助推了数字技术与各行各业的加速融合,数字经济新业态持续涌现,而我市也正是看到这一点,才积极尝试打造“西游元宇宙”,推动城市相关产业效能提升。虽然目前仍处于“浅尝”阶段,但相信并不会“辄止”,并且值得肯定的是,我市正是基于对地方文化、城市特色的敏锐把握,才会打造出“数字西游”——这一区别于实景、实地体验之外的数字体验方式,赋能传统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其实,当前多地对于“元宇宙”的开发,大多集中于文旅产业。据统计,目前已发布政策支持的省市中,多数提及元宇宙技术会与城市特色相结合开发文化旅游等虚拟场景,并已取得不少成果——在陕西西安,基于唐朝历史文化背景的“元宇宙”项目《大唐开元》白天是旅游景点,晚上配合声光电技术,成为时空隧道;在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与Soul APP携手打造“海底奇幻万圣季——打开年轻社交元宇宙”主题活动,受众可以通过各种线上线下联动的创意玩法,实现现实与虚拟的勾连;在河南,正在搭建的“文旅元豫宙”可实现云游、对话、约伴、购物、打卡等多种功能,将在元宇宙新赛道上跑出文旅行业竞争力。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也会有更多城市将“元宇宙+文旅”“元宇宙+商业”“元宇宙+城市服务”等进行融合创新,比如推出元宇宙政务大厅、文旅元宇宙、城市虚拟形象大使、元宇宙商圈等,营造出更多全新的文化生态与业态,打造出每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元宇宙名片”。而我市当前要做的,就是紧跟形势变化,擦亮眼睛,不断因地制宜完善机制搭建与服务保障,从而通过“元宇宙”来壮大数字文旅产业开发,引导和培育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新模式,以期最终助推城市数字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