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观点集萃
事件:据多家媒体报道,近年来,“AI换脸”走红网络,只要下载某款App软件,上传一张照片,经过深度合成算法处理,就能轻易把自己的五官投到原本的演员脸上,秒变视频主人公,享受“参演”电影、电视剧、短视频的快感。
微评:“AI换脸”属于深度合成技术,在服务用户需求、满足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容易被不法人员用于制作、复制、传播不良信息,甚至仿冒他人实施诈骗。App开发商提供“AI换脸”服务、用户制作上传“AI换脸”视频,还可能泄露用户个人信息、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和影视剧版权等。因此,“AI换脸”不能想换就换。(检察官 付 彪)
微评:2022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为深度合成服务划定了“底线”和“红线”。相关部门须加大监管力度,加强预判和把控,完善法规制度和应对措施;相关平台要提升技术能力,严格审核把关,及时将违法违规“AI换脸”拒之门外。(公务员 钱立功)
微评:“AI换脸”不能想换就换,技术的运用必须依法规范。近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了一起因“AI换脸”App利用深度合成算法侵害他人肖像权的案件,判定App开发者构成对原告肖像权的侵害。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相关知识及案件的宣传,让此类案件对公众起到警示作用,切实增强公众对“AI换脸”的认识,引导人们规范使用技术。(职员 杨玉龙)